分享的文章:聯合新聞網 / 陳皓嬿
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、以色列科學家艾達.尤那特,是揭開細胞核糖體迷霧的先驅者,而尤那特的研究路和她的一頭捲髮有個共通性─曲折不已;本次『新聞中的科學』特別專訪艾達.尤那特,讓讀者能一探她的「曲折之路」。
「我小時候從沒想過當個科學家,我的夢想是活下去,對我來說生存問題比科學難題還要難解多了。」今年74歲的尤那特回憶,她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,父親早逝使尤那特年紀輕輕就必須開始半工半讀,一天工作10到12小時,以幫忙支付家中開銷。
雖然她自小充滿好奇心,喜歡問問題並做些小實驗來找答案,生存仍是尤那特當時的一切,沒有時間作夢的她,高中畢業後就過著白天服兵役、晚上到師範學院上課的生活,她只希望畢業後可以趕快到農場工作。
「應該是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吧」尤那特說,「我忘記哪一堂課,教授在課上講了些有趣的東西,所以我課後跑去問他:『你剛講的是什麼東西?』,他便邀我到他的實驗室,那時我才知道原來他在做研究。」
在那之前,尤那特一直以為大學和高中差不多,就是學生到校上課,當她第一次看到研究團隊工作的情形,就被強烈吸引,於是興起了想要加入的念頭。
這念頭也開始改變了她的人生軌道。尤那特之後進入以色列懷茲曼學院攻讀化學博士,那個年代蛋白質結晶的發展相當初階,充滿了未知數,因疑問太多,激起她想「一探究竟」的想法,因此當尤那特建立蛋白質晶體實驗室時,以色列只有她一人而已。
幾十年來,尤那特花了許多時間精力尋找夠穩定的核糖體,以做出完美又夠大顆的核糖體晶體,她同時還得想辦法,克服晶體一受X射線照射就被破壞殆盡的問題,最後想出將晶體冷凍來延遲X射線破壞的方法,這些問題在當時都被認為是「不可能」。
老是想做和別人不一樣的事,也讓尤那特受到不少質疑和嘲笑,但她始終堅定認為「每個人都該活出自己的人生」,不要先設立典範、一味模仿,要有自己的價值和興趣,一如她受到居禮夫人的啟發,認同居禮夫人的創造力、邏輯和批判思考能力,但不代表尤那特將居禮夫人當成典範、想變成另一個居禮夫人。
走在前鋒必然會碰到的許多關卡,對尤那特來說並不是大問題。她說,雖然在研究中她也曾覺得研究的路就像「好不容易爬上聖母峰,卻發現眼前還有一座更高的聖母峰」一樣,眼前不斷出現的難題、接連的挫折,讓她也曾想過「究竟該繼續,還是別做了?」
「但只要我做的事情有一點點的進展,哪怕很微小,我也會繼續做下去」,她笑說,和生存危機比起來,解決科學難題是很「奢華」的一件事,「我沒有辦法解決每一個問題,但我會試著去解決每一個問題」。
「成為專家」對科學家來說是否重要?尤那特認為,這不是重點,她投身科學研究時,憑的是熱情和好奇心,並沒有多想自己將來是否會變成「專家」,「我常告訴年輕人,如果你沒有好奇心,那就別走入科學領域中。」
P.S.~ ~
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共有三位得主,美籍科學家拉馬克里斯南、史塔茲和以色列籍科學家尤那特,皆因解開核糖體的作用和結構之謎而獲獎,其中尤那特是史上第四位獲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科學家。
當時瑞典皇家學院表示,了解核糖體的運作對於科學家進一步了解生命如何運作相當重要。在實際運用方面,現今許多抗生素的作用原理都是破壞細菌的核糖體,讓細菌因為無法生產蛋白質而死亡,現在人類可以從原子的層次檢視核糖體,將對研發新的抗生素有很大的幫助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