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pring-forward 

分享的文章:聯合新聞網 / 陳彥豪

全球第一台可以帶著趴趴走的電腦「oshome 1」,是八○年代在美國一個私人電腦同好會Homebrew Computer Club中發表的,oshome 1的重量是十點七公斤,但在當時已經被視為一項劃時代的成就。數十年後,蘋果正式推出Apple Watch,宣示了「腕上電腦時代」將全面降臨。

相對於oshome 1,Apple Watch系列裡最厚重的型號約為一百公克上下,而運算能力超越老大哥千萬倍,這其中的時代進步意象不言可喻。

Apple Watch對蘋果執行長庫克的意義也十分重大:它是「庫克時代」的產品!細心果迷們注意到,庫克在發表會中,不再延用賈伯斯的老梗:「各位,我們最後還有一項驚喜!」小小動作,卻可能是「庫克王朝」刻意標示的里程碑。

持平而論,除公布售價與十八小時續航力,發表會沒有為Apple Watch凸顯其他的亮點;而除了模特兒佩帶Apple Watch現身發表會為婦女健康發聲之外,相較於iPhone與iPad在教育與醫療應用上的行銷包裝,觀眾也很難在這款新品上找到感動。但,「感動」正是新、舊消費文明的重要分水嶺之一。

已有許多保守派的華爾街分析師警告,蘋果公司的企業文化正與數位社群時代強調「感動」與「經驗」的主流脫節,但iPhone6的成功讓這些警訊被歡呼聲淹沒。有趣的是,iPhone6的成功正是奠基在適當回應了數位社群對大螢幕行動產品的需求,Apple Watch顯然與大眾期待有相當差距。

諷剌的是,近半年來網路上充斥著全球網友對Apple Watch的精采設計方案,某些巧思甚至可完美解決智慧手表螢幕小、操作空間有限、資訊閱讀不易的主要罩門。

「小米」近兩年常成為蘋果的對比案例。這個大陸手機廠,正是靠著快速實現消費者與數位社群(廣大的「米粉」們)對下一代小米產品的期待,營造一次次的「感動」,短時間內在全球攻城掠地,並誓言五年內擠下蘋果成為全球智慧行動電話的第一品牌。蘋果與小米在適應新一代消費與社群文明上的此消彼長,也間接讓小米「世界第一」的豪語說得更有底氣。

回到現實面,兩岸主要科技大廠紛紛加入蘋果供應鍵,如果蘋果產品熱銷,供應鍵中的大小企業都將受惠,對經濟與就業數字應有正面效果。但科技代工業的競單壓力愈來愈大,錢愈來愈難賺。因此大家在欣賞Apple Watch時,不妨回頭參考台灣品牌的智慧手表,除了性價比優秀,功能更貼近華人社會,在時尚感與介面設計上也多有令人驚豔之處。畢竟我們已進入品牌價值遠過生產價值的時代,台灣產業的轉型需要大家支持。

在這個過度消費,讓溫室效應與環保雪上加霜的時代,我們應常提醒自己:文明與進步的重點不在於「擁有科技的能力」,而在於「善用科技的能力」。

至於庫克表示Apple Watch撥接電話的功能,實現了他自五歲以來的夢想,這可能是實情,但更是不折不扣與「不實際」的廣告語言。試想當我們的工作伙伴或家人來電,有多少人會把這些可能帶有私密內容的對話,透過手表上的小喇叭變成公開廣播呢?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a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