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的文章:聯合新聞網 / 陳宛茜

 

透過著作「傳家」,任祥努力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學與智慧傳給下一代,該書在大陸大賣十三萬套。問她怎麼「傳家」、教養家中三個孩子?她想了良久,說出「認真過生活!」

 

「認真過生活」簡單卻也困難。舉例,任祥堅持和孩子度過每一個中國重要節日:過年剪窗花、清明吃潤餅、元宵提燈籠…她認為,過節既可明白四時節氣的自然韻律,還可以為孩子「創造和家人共度的美好童年回憶」。

 

任祥母親是京劇名伶顧正秋,三個孩子卻都念國際學校。夾在中國文化與西式自由教育之間,任祥跌跌撞撞、卻也摸索出一條路來。

 

父親是台灣第二任財政廳長任顯群,任祥回憶,小時候父親還沒坐上餐桌,沒人敢動筷;父親說話時,孩子大氣都不敢喘。她當了母親就想「反動」,創造截然不同的餐桌氣氛。

 

任祥在餐桌前掛了一張留言板,板上貼著一張張家人溝通的小道具:「情緒時鐘」畫上五個家人今天的心情、「盆栽花開」裡的每朵花是每個人現階段想完成的心願,「時間分配表」則是為自己規畫的時間表。

 

任祥家裡沒電視。吃飯時五個人只能瞪著留言板討論,了解家人在想什麼、需要什麼幫助。「父母要做孩子的輔導員,提醒他們前面有一個理想在等著,不要放棄任何一點在孩子心中萌芽的善念與創造力。」

 

孩子生日時,任祥都要他們躺在地上,依據其身體線條畫出一個「人形表」,其他人則在表上寫出對他的形容。「善變、隨時有新奇的idea、愛心無限愛熱鬧、為達目的不擇手段…」這是任祥某年得到的人形表。她形容這是張「個性體檢表」,隨時提醒孩子「在別人眼中的自己」,藉此改進缺點。

 

任祥還送給每個人一個圓盒。若對盒主有話要說,便寫字條丟進盒裡。「有些話不好用說的,用文字表達才精確、不帶火氣。」任祥的盒裡藏了累積廿多年的字條,她視為傳家寶。

 

教養下一代時,任祥和母親一樣,不是把子女藏到羽翼下。而是張開翅膀,讓她看見世界的寬闊。女兒十七歲時想參加十八歲才能去的舞會,為了跳舞不惜說謊。「說謊和跳舞那個嚴重?」任祥和女兒訂約,考試拿B+才能去。

 

女兒拿了A。任祥形容自己「含淚為她護貝虛歲年齡證照」,讓她合法進入舞會。從此女兒和她無話不談。她認為,與其禁止孩子做父母認為危險的事,還不如讓孩子在父母的保護下做這些事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a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